2021年5月15日上午,“2021中美公共外交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加强多元交流,推动合作共赢”。论坛邀请了中美政界、学界、商界和媒体界的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和思想领袖就中美公共外交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思想交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美公共外交的作用、现状与未来发展”“中美环境交流与碳中和愿景的共建”“中美地方交流与经贸合作”三个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薛澜受邀出席论坛,以下整理了他的发言。
薛澜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
在中美关系当中,公共外交尤为重要,而公共外交在很多方面做起来容易、但是真正显现出效果比较难。现在,公共外交间的交流主体很多、功能多样、沟通渠道也比较丰富,但是要见效需要很长的时间。正因为如此,公交外交仍然是需要继续探索和改进的一个领域。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接纳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包括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的学生等等,我们还要努力和那些并非完全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们展开对话沟通。比如,我曾经参与过一个中德对话,有一些德方的代表不是执政党的成员,他们看待问题的视角很不同,但他们的观点对于中方代表而言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与那些和我们观点不一致的人进行交流,这样的对话也会带来很大的信息量和价值。
在战略层面,开展公共外交重要的是围绕一些更广泛的具体事务设计对话框架,比如卫生、健康、科技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合作领域。另外,我们还需要更加坦诚和深入的对话,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同时也需要机会来进行建设性地辩论。中美两国的研究机构还需要搭建桥梁,共同深入地研究分析当前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去辩驳错误的事实,避免它们误导了公众和舆论,比如,美国国会最近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这对于两国的学术交往非常不利。因此,我们要支持中美合作共同开展学术交流研究,相信这将会取得积极的成效。长远来看,中美两国的青年一代共同应对挑战、开展合作的意愿对于增进双方的理解至关重要。
实习记者:徐瑞霖 责编:蒋新宇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得到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支持。中国网智库中国为论坛做专题报道,欢迎关注。